準媽咪剛懷孕時,常常會詢問我或是衛教室的護理師該準備哪些營養補給品,飲食上面有特別要注意什麼嗎?以我的立場當然是均衡飲食才是最主要的,但衛福部也曾經針對孕期的媽咪們進行營養及飲食的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媽咪們還是在孕期攝取的營養還是不足的,並且隨著孕期周數越大越不夠;所以懷孕時,該怎麼正確攝取營養呢?
現在外食人口增加,相對的孕媽咪大部分也都是外食,從外食當中,該怎麼挑選適合的飲食來補充營養,我們還是要把握住五大關鍵
蛋白質 足夠的蛋白質可以幫助胎兒成長,每天至少增加10克的蛋白質攝取,可以從魚、肉、豆製品、雞蛋及奶製品等食物中簡單攝取到。
綜合維他命
懷孕期間維他命的需求相對性的提高許多,媽咪也能藉由食物中去攝取
維生素B1:堅果、瘦豬肉、肝臟、大豆製品。
維生素B2:牛奶、乳製品。
維生素B6:肉類、穀類。
維生素B12:肝臟、肉類。(如果是素食者,可從海帶或是紫菜中攝取)。
維生素D3:鮭魚、沙丁魚、鯛魚、雞蛋、蝦米、強化牛奶。
孕媽咪當然可以從一些營養補給品當中就能足夠攝取到這些維生素,需要額外提醒的是具研究顯示懷孕期維生素D3攝取不足時,胎兒早產及其他健康問題的機率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孕媽咪挑選營養補給品時可以特別注意一下。
DHA 魚類及蛋黃都能攝取,只是單靠魚類及蛋黃的攝取會比較不容易足夠,一天omega-3建議攝取量為1000-2000毫克, omega-3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寶寶的腦部及視網膜發育都相當的重要,進而也影響到寶寶日後的認知學習力,孕媽咪也能從魚油中攝取到足夠的DHA,素食者可選用藻油這類型的產品來補充。
礦物質
鈣、鐵、碘這三個礦物質是全孕期都必須要攝取的,包含日後哺乳時,也是重點攝取的礦物質。
鈣:寶寶的骨骼及牙齒發育最重要的元素,每天的攝取量為1000-1500毫克,孕期越到後面,越要注意有沒有攝取足夠,可以從深綠色的蔬菜或是奶製品中攝取,如果擔心攝取不足,也能選擇鈣片來簡單補充。
鐵:孕媽咪在孕期攝取鐵不足可能會對寶寶的腦部及精神發育造成影響,建議每天需攝取的量為15毫克,但懷孕六個月以上時需增加到45毫克,鐵的攝取可以從深色蔬菜及紅肉中攝取。
碘:很多孕媽咪都會記得鈣跟鐵的補充,但碘的補充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關係著寶寶的神經發育及腦部發育,碘攝取不夠也可能造成新生兒生長遲緩,碘該怎麼攝取才足夠呢?每日需攝取量為200微克,在海帶或是藻類食物中可以攝取到,也能在烹煮食物時添加碘鹽來攝取喔。
葉酸 許多的營養補給品中都會含的葉酸,孕媽咪每天建議攝取量為800微克,可以從綠色蔬菜、肝臟、豆類及水果中攝取,當然也能藉由營養補給品中簡單的補充,葉酸對寶寶的神經血管發育相當的重要,孕媽咪一定要補充喔。
掌握住這五大關鍵營養之外,許多的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因體質的變化,造成了腸胃比較容易不舒服,可能會有便秘等問題,建議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可以攝取一些腸胃道的益生菌來幫助腸胃不適舒緩,也有部分小型研究,某些益生菌對於改善過敏症狀有幫助,孕媽咪家族屬於過敏體質時,也能適量的攝取,來降低寶寶紅屁股的發生率;除了益生菌,孕媽咪在選擇媽媽奶粉時,也可以選擇羊奶粉,羊奶是相當優質的蛋白質,且富含許多天然營養素,如:核苷酸能促進細胞組織的生長與修復、牛磺酸與麩胺酸能提升腸道健康。可提升孕期的保護力。此外,羊奶的凝乳細軟,所以好吸收好消化,懷孕中或是哺乳中的媽媽也能輕鬆的使用。
張甫行 醫師
生基婦產專科暨生殖醫學試管嬰兒中心 院長
林口長庚不孕症中心
試管嬰兒小組主治醫師
長庚醫學院臨床講師
中華民國內視鏡醫學會指導老師
美國不孕症醫學會會員
比利時自由大學顯微精蟲注射研究
衛生署評鑑合格
不孕症試管嬰兒中心負責人
臺灣婦產科生殖醫學會 理事